中山一院鼻科团队参加“2023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十四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5月18-21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3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十四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
本次大会是中华医学会一年一度的鼻科学术盛会,是全国鼻科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临床及基础研究最丰富的学术大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鼻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文卫平教授及鼻专科主任李健教授的组织带领下积极投稿,经专家评议后共有14篇投稿论文被接收分别参加专题讲座、手术视频演示、大会发言和圆桌讨论等多个专题项目,经充分准备后以许庚教授、史剑波教授为代表的鼻科团队10余名教授、医生和研究隆重生参会。

文卫平教授在慢性鼻窦炎专题讲座中做《以鼻科问题为导向,重视科学研究,促进科学发展》专题报告,指出了鼻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问题的提出,要以病人为中心凝练临床和研究的科学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多模态、多种信息交汇等交叉融合有效解决科学问题,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实现学科高质量发展。

李健教授在鼻肿瘤专题讲座进行《学科交叉与合作促进鼻窦颅底肿瘤诊疗质量提高》专题分享,强调多学科协作对于鼻颅底肿瘤治疗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李健教授还在精品手术环节展示《经鼻内镜前颅底脑膜瘤切除术及颅底修复术》,以生动的手术案例展现了中山一院鼻科团队对鼻窦颅底肿瘤诊疗的高质量医疗质控。而在鼻内镜手术解剖环节,李健教授更是为大家示教了筛窦及鼻眼相关解剖,受到参会同道们的热烈关注。

史剑波教授在继续教育专题讲座中做《II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预判及干预策略》专题报告,分享了目前针对II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干预措施和疗效预判的方法。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受到广大参会同道们的阵阵掌声。与此同时,史剑波教授还在鼻眼相关专题中做《经鼻内镜鼻眼相关外科进展》报告,分享目前鼻眼相关外科诊疗技术的更新和临床运用。
国内知名的鼻眼相关外科专家左可军教授在鼻眼相关内镜手术专题做大会发言《经鼻内镜眶内壁入路的解剖研究》,其研究发现经鼻内镜眶内壁入路可显露眶内大部分解剖结构,其中内直肌下间隙和下直肌下间隙较其他入路的可操作空间更大。基于此解剖学研究,左可军教授在精品手术集萃中分享《经鼻内镜眶内入路切除视神经巨大鞘膜瘤》,展示了从解剖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成功范例,充分向全国鼻科同道们展示了中山一院鼻眼内镜相关外科的诊疗实力。

赖银妍教授在青年鼻内镜手术视频比赛中担当点评嘉宾,其精彩的点评收到了参赛选手和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陈枫虹教授在大会做发言报告《慢性鼻窦炎伴哮喘患者临床表型研究》,通过临床模型将慢性鼻窦炎伴哮喘患者分为 4 种临床表型,各型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显著的预后差异,提示慢性鼻窦炎伴哮喘的炎症内型及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提出应针对不同的免疫炎症内型进行个体化和精准的围手术期管理。

文译辉教授大会发言《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治分析-单中心18年经验》,回顾性分析中山一院18年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疗经验,其中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OS是最差的,腺癌是最好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比只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有更好的OS。内镜手术比开放手术有更好的 OS。显微镜下切缘阴性切除(R0 切除)对 OS 和 EFS 有明显好处。与此同时,针对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热点问题,文译辉教授更是以壁报形式展示了《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 rT1‑rT3 期鼻咽癌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成本‑效果分析》,从医保及经济学角度比较鼻咽癌患者行鼻内镜挽救性手术和再程放疗,手术的性价比更高。


高文翔教授在大会发言《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fh2细胞的变化研究》,对中重度AR患者、轻度AR患者及正常人收取外周血进行 Tfh2 细胞的流式分选和分析,发现中重度 AR 患者外周血 Tfh2 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分泌 IL-4 水平的功能比轻度 AR 以及正常人高。单细胞 RNA-Seq 测序分析,发现 中重度AR 组的促 Th2 炎症基因 GATA-3、促 IgE 表达基因 Bcl-6 表达增高,提示 中重度AR 组的 Tfh2 细胞促Th2炎症以及促IgE分泌功能增强。中重度AR 组 Th2 细胞铁死亡相关活性酶基因GPX4表达增高,提示中重度AR组的Tfh2细胞铁死亡过程可能减弱,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认识。

钟华博士在青年论坛-鼻科罕见病例会场分享《鼻窦颅底肿瘤相关型低磷骨软化症一例》,通过此罕见病例的报道,向全国同道展示了中山一院鼻科团队对于罕见鼻颅底肿瘤病例从诊断、治疗到预后随访的诊疗流程,为类似疾病的诊治提供了范例。
(来源:耳鼻咽喉科)